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0章:蕃人来了(1/2)
蕃兵步队以乌朵抛出的石块再威猛,也不过是砸得生疼;唐兵由硬弓施放出来的箭矢铁刺,却能立刻使得中箭者,失去战斗力。
蕃兵的步行队列,本就是靠着一时的疯狂而进击。此时他们被箭雨一通乱射,不仅纷纷倒地,更还队形散乱不堪。
前面步兵的哀嚎声一片,后面骑在马上的武士,早已不耐。他们的眼神中,尽是对前面这些低贱人的不屑,口中再接连发出喝骂:“不要挡路!”
然后,他们或者绕行开步队,或者因为坐下马匹的难以控制,而直接从步队中间,践踏着倒地的步兵,直接冲了出来。
施射了几轮箭雨之后,五十名唐兵并不与冲来的蕃兵骑队缠斗,而是迅速调转马头,奔回己方阵中。
蕃兵骑队跟随冲来,他们身上银白色的锁子甲,在阳光下闪动着刺眼的光芒。人数众多,锁子甲的锁链相互碰击发出的“哗啦”声,在唐兵的耳中越来越大。
眼见蕃人骑兵队形严整,衣甲鲜明,手持的长槊也是光芒四射,孙诲不禁暗自胆寒。
骑在马上,他不禁两股战栗,牙齿连连叩击在一起。他脸色惨白地看向宋通:“总管,暂避一阵吧!”
宋通只做没有听到,营将梁和率先下令对敌。
阿史那博恒已经大吼一声,举起手中马槊喝道:“新月阵!”那面军旗,再次飘扬在
数百唐兵齐声呼喝:“呜——呼!”紧随而来的,就是助阵唐兵敲击金鼓与呐喊助威的声响。
梁和挥舞着横刀,不断大喝道:“敢后退者杀!杀蕃兵者记功!”
出击的唐兵各自驱动马匹,马蹄蹬踏大地发出的“隆隆”声,连续震响在荒野中。
前出的唐兵围成圆弧状,向冲来的蕃兵骑队包围过去。
留在队中的唐兵,立即拉动硬弓,发放箭矢。一阵接一阵的箭雨,越过冲击在前的唐兵的头顶,飞向了蕃兵。
蕃兵骑队眼见唐兵出击的阵法严整,己方的正前方、两翼,都有凶猛的唐兵杀到。
再被接连的箭雨射来,蕃兵骑队的阵脚,已然有些散乱。
阿史那博恒用手中的马槊,拨开蕃兵刺来的枪尖后,立刻挺槊刺进了一个蕃兵的胸膛。
他本就力大,再加上坐下赤影的冲劲,一齐发出。这巨大的冲击力,使得那名蕃兵的身体,当即后仰着掉落马下。
如果是普通步兵使用的长枪,这样威猛的力道之下,很可能一下子就折断了。而马槊由于制作精良,能够保证多次击刺使用。
上好马槊的制作,通常需要数年之久。槊杆,也并非单纯是木杆,而是柘木等韧性好的木材。不仅如此,这些木料首先还被分成薄片,经过浸泡桐油、晾干等程序,然后再粘合在一起。
这样复合材料制成的槊杆,不会因为直刺的惯性,轻易导致折断。最后,再于槊杆上缠绕上葛布、细麻绳,以增强槊杆的强度。
为防止刺入敌人身体过深而不便拔出,马槊铁刺的后面,另带有凸起的铁柄,号称“留情结”。
一击得手,阿史那博恒手上力道收回。槊尖,也就从敌兵的身体中退了出来。
唐兵的马槊铁刺,如同一股寒流,紧随而至。
蕃兵骑队已经阵型凌乱,再见唐方三面包抄过来,心中惊恐。除了被刺死或者落马的,其余的蕃兵赶紧拨转马头,向回奔逃。
唐兵人人立功心切,连续追击。阿史那博恒再挺槊刺杀几个,蕃兵终于从撤退转为溃逃。监阵的蕃将,见状也只得无奈地呼喊撤回。
宋通看到后,吩咐梁和让唐兵不必追赶。
听到本方锣声响起,阿史那博恒等唐兵勒住马缰,冲着蕃兵振臂高呼后,再将死伤的同袍扶在马背上,也就转回。
唐兵又胜一阵!
阿史那博恒等唐兵浑身血迹返回,立即就有随军医者上前,检看个人的伤情,予以敷药疗治。
其余的士兵,都趁着作战的间隙,拿出干粮吃着,以补充体力。
远处的战场上,满是横七竖八倒卧着的,血淋淋的尸首。许多伤残后仍未咽气的蕃兵,不断发出痛苦的哀嚎声。
宋通眼见这些,除了脸上称赞兵士们的勇猛之外,心中也慨叹着战争,尤其是冷兵器战争奋死拼杀的无情。
孙诲见到己方获胜,心情放松下来。走到宋通身边,他笑着指向战场说道:“蕃蛮必定会接受惨败的教训,不敢再侵犯大唐!”
宋通呆看着战场,再眺望远处的蕃兵队伍。
随后,他就叫来梁和:“梁营将,可让通蕃语的士兵,前去告知对方——将死伤兵士带回去。”
这本也是战场中平常的事:一场战斗下来,双方会约定好时间,各自带回己方的死伤同袍。
梁和随即命浑天放,骑马前去通报蕃方。不久,他赶回来称“蕃方致谢不已”。
随后,宋通等人就看到蕃方部伍里,走出来许多兵士。走在前面的一人,手中的长枪上绑着一面白色小旗,示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枪刺回大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