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会议发言 紧紧围绕“三个美起来”目标 着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1/2)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效廉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我们紧紧围绕“三个美起来”目标,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管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一、聚焦美的目标,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一是以上率下强化新理念。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谋创新增动力,重协调促全面,靠绿色转方式,以开放获红利,抓共享改民生,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各地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巡回宣讲、集中培训等方式,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干部群众头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黑龙江省委和各地宣讲团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巡回报告和集中培训130多场,受众达10余万人。黑龙江省直主要媒体围绕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刊播重点报道200余篇(次),推出以方正县为代表的一批贯彻新理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二是规划制定融入新理念。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的“六美”目标、六大任务,依托5条主要公路沿线和边境线打造6条文明示范带的构想和实践,以及已经完成的全省462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都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转化成具体任务和项目。
三是协调各方落实新理念。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46个成员单位一盘棋,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重点任务。联合17个部门组成5个督导组,检查新发展理念在乡村规划编制和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广泛开展城乡共建、场县共建和百个文明校园、千个文明单位、万个志愿服务团队与农村贫困地区结对帮扶活动,投入资金9200多万元,解决问题20余万件。
二、提升美的内涵,弘扬文明生活新风尚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
一是抓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村院围栏、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公共宣传栏等平台和阵地,推动****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宣传设
置,营造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引领风尚·铸魂龙江”“德礼满龙江”“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家在龙江·践行五好”“志愿服务十队进村屯”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感悟体验,规范言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龙江好人评选宣传。近两年来,推出省级以上好人600多个,省级以上道德模范120多个。一批鲜活生动的先进典型,引领着农村的新风正气。
二是抓文明创建质量提升。以乡村文明提升行动为总抓手,遵循“强头”“壮腰”“夯基”的思路,健全三级创建网络。“强头”就是强化县(市)
的统筹作用,确保对创建活动规划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壮腰”就是结合小城镇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桥头堡。“夯基”就是夯实基层基础,广泛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农民”等创评活动,把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近年来,68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2000多个村镇荣获省级文明村镇和标兵,6300余户荣获“十星级文明户”。
三是抓农村社会移风易俗。针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采取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等办法,选派3484名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在**67个行政村建立村务村风监督会,组织广大村民参加“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等,加强自管自治,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乡风文明新气象。
三、打造美的环境,建设和谐宜居新家园 坚持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突出“建”,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把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结合起来,加强改房、改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省投入133.3亿元用于乡村“六改”,重点推进了926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共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3万户;硬化村内道路29**公里,中心村主街路硬化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92%。
二是突出“治”,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利用国家把黑龙江省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的契机,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垃圾乱放、柴草乱垛、禽畜乱养、污水乱泼、粪便乱堆等
“五乱”现象。出台《黑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各地普遍建立了垃圾分级治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等,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户分类、村收集处理”3种垃圾处理模式。全省有6684个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助力实现全面小康——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2016)》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