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肢解”苏联(1/2)
人在危机时刻所爆发出的能量难以想象,足可以力挽狂澜,化危机为转机,一如叶利钦,他在几近一败涂地之地,猛然间翻盘。
当叶利钦被困于俄罗斯会议大厦之时,他要在进退之间做出选择。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主动出击。他首先想到,要想取得胜利,要想成功,必须得到群众的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可能在这场必败的战事里占据上风。
叶利钦选择走出议会大厦,走到群众中去。
带着准备好的《告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叶利钦站到了停在议会大厦外面的一辆坦克上。他将自己如此清楚地暴露在外,其实是十分危险的,“传统派”早就派下重兵把守着俄罗斯议会大厦,叶利钦就是他们重点的监视对象。但此时,原本应该隐藏起来的叶利钦却光明正大地站在最醒目的地方,做着最显眼的事情,他随时都有被枪杀的危险。
站在坦克上的叶利钦,大声地宣读着呼吁书里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他们聚集在坦克附近,认真地听着。叶利钦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期待,看到了希望的火种。渐渐地,人们开始附和着,开始呐喊着。此时,叶利钦知道,他们认同了自己的观点,他们选择站在自己这边,他知道,胜利在望!
回到议会大厦的时候,叶利钦心情愉悦,之前的紧张情绪也因群众的明显支持而得以舒缓,这就意味着,他还有放手一搏的资本。
尽管群众的支持,让叶利钦稍稍放了心,但他并没有完全放松,他知道关键时刻还没到,要乘胜追击才行,于是急忙制定下一步方案。
宣读完《告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之后不久,他很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呼吁要举行罢工行动来抗议“八·一九”事件。随后,他就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尽管之前与戈尔巴乔夫水火不容,但此刻他们都处于弱势,叶利钦决定与政敌戈尔巴乔夫握手言和,先解决眼前最主要的敌人。
有了群众的支持,也有了盟友,叶利钦的阵营似乎有根基了,但这并不表示他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能有十足的把握,叶利钦向西方大国伸出援手,向他们寻求帮助。不仅如此,他还组织一批他的支持者们去说服监视议会大厦的士兵们,目的是让他们放弃监视任务,为己所用。
万事俱备的叶利钦与半桶水的政变者,双方对决的结果很容易就猜得到。几天之后,“八·一九”事件终于画上了句点。
这次对决,以叶利钦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告终。功亏一篑的政变者被捉进了监狱,戈尔巴乔夫也因“八·一九”事件被架空了权力,得到民众与西方国际支持的叶利钦则顺理成章成为了民族英雄。就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叶利钦就得到了超乎以往的知名度,他的威望与影响也在这一次事件后达到了顶峰。
叶利钦无疑是果断、机智、胆识过人的,同时他有强烈的成功欲望,这或许是他走上政治巅峰的最强动力。
“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时候,普京正在度假,当他得知祖国正经历着一场如此严重的事变时,游玩之心瞬间消失,国家为何会这样?带着满心的忧虑,普京赶回了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一样是兵家必争之地,政变者自然也不会漏过这里。
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要求列宁格勒军区派军队驻进市区。市区不是军区,要是让军队驻进市区,那么市民的生活就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市区里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游客,他们的安全问题也会被影响——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就是国际问题了。
为了控制城市,军队难免会与市民发生冲突,原本和谐宁静的城市自然会变得满目疮痍。作为列宁格勒市的外事顾问,普京自然不愿意看到流血事件在这里发生,他必须得想办法,不让军队驻进市区。
一连好几天,普京都是没日没夜地工作,往返于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分部与军区之间,与多个相关方面进行协商,希望军方暂时改变计划,不要进入市区。最后,普京向军方再三保证列宁格勒绝对没有问题,这才阻止了军队进入市区。
“八·一九”事件发生时,索布恰克正在莫斯科办事。了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后,他立即宣布支持叶利钦,并决定搭乘最早的一班飞机前往列宁格勒声援叶利钦。
当时的莫斯科正处于政变者的占领下,索布恰克毫不顾忌地支持叶利钦,当然引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不满,克留奇科夫将索布恰克的名字列入大逮捕的名单当中。与此同时,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分部也收到了命令,抓捕即将到达列宁格勒的索布恰克。可以说,此时若没有普京在身边,索布恰克的政治生涯,甚至生命可能都将到此为止。
普京之前就在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工作,所以还是有些人脉的。与普京一同在克格勃工作的同事知道他与索布恰克的关系,因此在收到抓捕命令后,马上放风给普京,让其早作准备。
自己的恩师,自己的上级领导马上要深受囹圄之苦,普京甚是着急,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时间紧迫,若是旁人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普京:为俄罗斯而生的万人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