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且看黄花满征途(1/1)
——评24集电视连续剧《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当下谍战戏、言情戏、宫廷戏扎堆荧屏,人们对这种追风逐潮赶时髦的现象多有批评的时候,由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创作推出、著名词曲作家臧云飞编剧、白艳菊等几位年轻艺术家执导的24集电视连续剧《战地黄花分外香》,给中国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作品用历史与现实时空交错转换的巧妙形式,把上世纪30年代末于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抗敌剧社的70余年征程,用讲故事的形式十分精彩地进行了历史的再现,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回顾了我军文艺从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光荣历史,从而对军队文艺工作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所起到的精神号角作用,有了更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对人物的塑造,由于《战地黄花分外香》叙述的故事时间较长,分为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中心人物设计。这无疑是编导为创作设置了一个超乎寻常的难题。但是观看整部作品后,却丝毫没有前后情节“两张皮不搭界”的感受。老一代文艺战士林达夫、梨花、王喜虎等人的牺牲写得英勇悲壮,他们以流血牺牲的壮举揭示了这样一个隐含的思想主题:在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文艺战士首先是战士,他们必须以无所畏惧的英勇精神随时准备拿起枪与敌人作战。这种表现,实际是对文艺工作者使命的歌颂。而对于当今现实人物,作品则重在表现王家辉、林珊,包括黄金及夏雪等几个青年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青年人的成长故事,使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是他们身上所表现的阳光健康的气息,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昂扬的格调。因为在这些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人身上,流淌着的是战争年代先辈的血脉,保留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
比较起来,剧中人物江红和赵大庆,虽然说不是中心人物,却也经历过战争的风雨,他们不仅是结构整个故事、穿针引线的依托,也是思想精神的传承者,年轻人正是从这样两个人物身上,更多地了解和读懂了先辈的精神世界,也自觉地接过了老一代人思想精神的接力棒。两个贯穿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在整部作品中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特别作用,特别是作为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赵大庆,他身上所具有的传承军队文化精神那种强烈的使命和责任,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即使到他最后去世,也依然是用手中之笔指向前方。一个瞬间定格,像耸立的一座雕像一样,把一个对党对军队对文艺事业耿耿忠心的战士形象展现于观众的面前。
作为表现文艺战士的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也写了青年人的爱情故事,写得富有生活情趣且充满了高尚韵味。那个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喜虎直到牺牲之前都想握一下江红的手,然而最后都没握成,最终牺牲在对爱情追寻的永远遗憾之中。那一代人为了理想,可以牺牲爱情,献出生命,这里张扬的是一种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虽然是作为文艺团体写自己光荣历史的作品,但编导人员不慕明星大腕,不求豪华排场,追求的是一种平实素朴的叙事风格。仅以演员的选用为例,《战地黄花分外香》使用的基本都是战友文工团的自家班底。他们虽然都一直习惯于戏剧舞台演出,甚至是第一次接触电视表演艺术,但他们严格认真的良好作风,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把一部缺少“大腕编剧、大腕导演、大腕演员”三元素,甚至被人不看好的戏,演绎得生动感人。
作为一部弘扬时代精神的励志剧,《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创作过程证明了一个事实——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创造,而毁坏市场的恶意竞争也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抵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为社会奉献了一部有价值有内容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它对于中国当下的电视剧艺术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都具有思想的和艺术的启示性意义。当这部戏播出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致以真诚的敬意和祝贺。
(原载2014年3月16日《解放军报》)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org 无广告、全部免费!
不想错过《捍卫我们的英雄》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