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引子(1/8)
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从小就听说,“国民党的税多,八路军的会多”。学历史课,政治课,也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老师讲过,抗捐抗税,往往是农民起义的一条缘由和要求,喏,“迎闯王,不纳粮”,又是民歌又是口号。这当然是旧社会的事啦。外国人也把税官与魔鬼并列嘛。
自古以来,不论士农工商,谁欢迎税官上门,从你口袋里往外掏钱呢?那么,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税务官员该怎么当?
群众为什么不同情“大盖帽”?头顶着国徽也视而不见吗?果洪臣同志说:这一架可没白打呀,打出了许多想法……
1987年7月,四个满嘴喷着酒气的壮小伙子晃着肩膀大摇大摆地走进一洞桥农贸市场。他们都是“两劳”(劳改、劳教)刑满释放人员,到这里找便宜来啦。他们东游西逛,尝点儿这个,摸点儿那个,最后来到了卖眼镜的浙江个体商贩的摊档前面,每人挑选一副价值百元的变色眼镜,拿了就走。
卖眼镜的摊主大喊:“你们没给钱呐!”
“给钱?”小伙子们笑了起来,“爷儿们瞧得起你才拿哩!”
四个小伙子全是关东壮汉,本地人。那浙江商贩个头瘦小,虽然抄起了扁担可也不是对手呀,只有嚷的份儿。
这时跑过来另一位关东大汉,身高一米八十开外,虎背熊腰,三十郎当岁,身着税官制服,头戴大盖帽,大喝一声:“把东西放下!敢在市场明抢明夺呀?”
他就是本溪市一洞桥税务所的所长、共产党员果洪臣。
四个小伙子并不把赤手空拳的果洪臣放在眼里,反而逞强耍横,骂骂咧咧。
“你少跟爷儿们来这一套!”
“收税的,这不关你的事儿!”
“你管不着!”
他们一边骂,拿着眼镜就要跑。
果洪臣将他们拦住:“光天化日之下,你们无法无天,明夺明抢,谁都有权力管!这事我管定啦,你们跑不了!”
一人抓不住四个,果洪臣拽住其中一个不放。那三个反而打了回来。浙江商贩也参加了“战斗”。
我无须仔细描绘这场30分钟的“全武行”打斗。但这场景实在令人心寒:市场里的围观者不下数十人,其中不乏年轻力壮的汉子,却没有一个上前帮助“大盖帽”的。他们非但不同情执法人员,有的还喝倒彩。
此时赶来几位税务官却也制服不了四个歹徒呀,双方几乎打了个平手。幸而这时又来了一位“大盖帽”——到农贸市场买菜的解放军,见此情景,跳进圈子,三下五除二就将两名歹徒“放”倒在地,原来他会擒拿术。此时刑警大队的同志们也赶到了,将逃窜的另一名歹徒抓获。
四名凶恶的歹徒全戴上手铐押走了。果洪臣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他告诉我,在这之前,税务干部依法征税时,也多次发生挨骂挨打的事情,仅本溪市平山区税务分局就有十几位同志被商贩打伤。“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写进宪法里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四化建设的资金。这些大道理没人反对,我们每次征税都拿着电嗽叭向群众不厌其详地宣传讲解,这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可是,光讲道理还不行!”
就说抓那四个抢变色眼镜的歹徒吧。有人认为,这不是税务所长份内之事,可果洪臣说,社会是个整体,农贸市场也是个有机的小社会,要管理好这个市场,虽然有工商、公安、税务等专业分工,却不能“各扫门前雪”。即令我不是这里的税务所长,看见了歹徒哄抢商贩,也要挺身而出,维护群众利益嘛嘛!
这件事的结局很有启发性。一洞桥农贸市场共有十几户浙江来的卖眼镜的摊贩,过去纳税拖拖拉拉,还想尽办法少报营业额以压低税金。这次亲眼见到果所长奋不顾身的与歹徒搏斗,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才认识到自己也应该依法纳税。他们主动找到税务所来,作了自我批评,并且自动提出将每月30元的税金提高为60元,保证按时缴齐。
本溪的一洞桥,出名靠了税务所。它是国库的毛细血管,小额征税,涓滴细无声。然而他们的先进经验远远超出了财税系统的专业范围。
来辽宁省采访之前,我便听说本溪市平山区一洞桥税务所是全国财税系统的先进集体。第二任所长果洪臣同志是辽宁省劳动模范,本溪市优秀共产党员,被誉为“铁税官”。
我还从两份报刊上看到,一洞桥农贸市场是本溪市“最大最繁华”的,有一个“农贸交易大厅”,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待到平山区税务分局马永强局长领我走进一洞桥农贸市场时,却发现这里并不大。占地面积总共不超过七千平方米,设在一条流入太子河的暗沟(污水渠)顶盖上。所谓的“大厅”只是个钢架塑料大棚。纳税的坐商(摊贩)共360户。露天的批发市场是一长条空地,登记的行商(批发户)564个,但他们并不“蹲”在这里,大多是流动的。此外还有一些库房,货堆,饭馆和几十辆行商雇用的三轮货车。谈不上“繁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