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引子(1/3)
七八两月是华北的雨季。全年五六百毫升的降水量约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两个月里落下来。年年如此,已经是除了小孩和白痴之外人所共知的自然规律了。虽然红山市的领导年年雨前号召防汛,疏通沟渠桥涵,红山公路的九号桥却年年被山洪冲断,交通阻绝……
提起此事,许多人都说“并不奇怪”。有人甚至笑嘻嘻地说:“是九号桥它自己愿意断!”
昨天夜里九号桥又断了,今天上午桥东桥西立刻热闹起来:上百辆五颜六色的大小汽车对面排起长龙大队;卖西瓜卖桃儿的小贩来了好几十;几位有经验的个体户赶紧在路边搭席棚摆板凳,炒菜卖面条;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一个组,摄像机、水银灯、反光板……一应俱全,选角度、定方位十分忙乎;税务局的官员骑着摩托车匆匆赶到,却不是为了向小摊小贩收缴营业税;还有本市本县的父母官儿、报社新闻记者、交通民警、白衣战士们自备车马陆续来临……熙熙攘攘,千头攒动;焦焦躁躁,众目集中——最显眼的则是断桥之上那一对儿姊妹花了!姐姐驾驶着一台大红色的“铁牛—55”型拖拉机,妹妹负责挂钢丝绳,把一辆又一辆大汽车小汽车拖拉过河。
车上的乘客,除了提心吊胆的司机之外一律下车,须由自己蹚水过去。所以他(她)们必须十分仔细地观察这座断桥,看好路线,以免掉进河里去。
看来看去,乘客们看出了门道,“原来这是一座漫水桥!”
“啥叫漫水桥?”一个女孩问她爸爸。
“没有桥墩儿,路基底下埋几根水泥管,也叫涵洞。水小的时候从涵洞里穿过;水大的时候就从路面上漫过去——这种漫水桥实际上不是桥,顶多算个简易桥。”
“路面上漫水,还能走汽车吗?”
“水浅的时候能走。水深了,像今天这样,没过了排气管儿,就不行了。”
“什么排气管儿?”
“汽车排放废气的铁管子,你看,每辆车屁股后边都有。”
“那为什么不修一座有桥墩儿的大桥呢?”
“傻孩子,大桥费钱呐!国家现在还没有那么多钱。”
这位父亲四十多岁,很耐心地给女儿讲解着各种问题。反正没事可干,他们乘坐的大客车远远排在后边,不等几个钟头根本靠不到桥边。
另外几位乘客聚在一起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我看这座桥并没有冲断!只不过是水太深了点儿。”
“对,要是冲断了,拖拉机也没法儿过嘛!”
“不,你瞧,这铁牛拉着汽车扭秧歌,哈,像跳舞,蹦蹦跳跳往前走,可见路面还是冲坏啦!”
“柏油路面要是毁了,那可玄!大水这么冲,不用多久就能漩成大坑!”
“那,咱们还是先蹚过去吧!”
“东西还在车上呐……”
“不就是个旅行箱嘛,自己提过去,免得截在了河这边。”
“对,去年就有不少人窝在了这边,一窝个把月!”
蹚水过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大多是男人。漫水桥上自动形成了一种规矩:铁牛拉汽车的时候,行人暂停,害怕万一翻车砸着;铁牛往另一辆汽车上挂钢丝绳的时候,成群的乘客便抓紧过桥。他们自动排成一字长蛇阵,沿着比较安全的路线,一个紧跟着一个的往前蹚。浅处水没膝,深处没到大腿根儿。而且这是红山上下来的洪水,跟红泥汤一样,染了衣裳再难洗净的,所以蹚水的小伙子们都脱了长裤,半裸体……老人、妇女和小孩可是为了难,大多在桥头犹豫着,不敢下。
人不下河,老天爷偏又下雨。这雨不大不小,可以借用气象预报员的术语——小到中雨。而且不急不缓,淅淅沥沥最可怕——打算长时间地坚持着下。
几位可敬可爱的小伙子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了,在老人、妇女乘客中低声询问着:“要不要雇劳务?背您过去,一张大团结一位!抱小孩儿减半。”
更可敬爱的是铁牛姑娘两姊妹,姐姐浑身被雨水浇透,妹妹浑身被红泥汤子泡透,牛不停蹄地来回作业——从桥东拽一辆汽车西去,又从桥西拖一辆汽车东来,铁牛哞哞吼,一趟也不放空。她俩要价不高,“拽一辆大汽车一百元,小汽车五十元,先交钱后挂钢丝绳!”
“姑娘,少收点儿不行吗?我们没带这么多现金。”
“靠边!我还不愿意拉呢!”妹妹的嗓子都累哑了,根本没商量。
摄像师和新闻记者站在桥头,决不放过每一个精彩镜头——喏,小伙子背老人、背女同志蹚河的,抱小孩过桥的,多么真实感人呀!这样的录像,新闻照片,播(发)出去,加什么文字说明都不过分啊!
更美的画面是用望远镜头拍摄铁牛姊妹。真美,大红色的国产铁牛拖拉机,年轻的铁牛姑娘浑身湿透,的确良小褂儿紧贴在肉皮上,镜头对准其胸部,那一对儿乳房的轮廓都暴露得一清二楚了,她却顾不上自己害羞不害羞,牛不停蹄地来回拽汽车——哈哈,个体户农民驾驶自家铁牛帮助众人战胜自然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