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第十二章 奔赴抗日前线(1/10)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七七”事变,彻底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目的是要吞并整个中国。在这样的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民的建议,实行团结抗日。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中国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的命令(1937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将第八路军番号改为第十八集团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七七”事变一发生,全延安就沸腾了起来,人们纷纷要求去前方杀敌。丁玲再也静不下来,她同在抗大任教的吴奚如商量,组织一个六七人的战地记者团,只要很少的人,花很少的钱,走很多的地方,写很多的通讯。这消息传开了,许多人要求参加进来,要求扩大组织,加上戏剧、歌咏、漫画。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成立“西北战地服务团”。
母亲曾同我谈她为组建西战团和毛主席的谈话,她说:“那时,我常到毛主席那里去,接触比较多,事实上,那时我的工作,都是主席亲自安排的。所以组建西战团的时候,我就去请教他如何组建这个团。主席也是以一种帮我出主意的语气来谈。他风趣地说:‘每个机构都要有个首长,你看我们给这个团的首长定个什么官衔呢,是不是叫团长?’我说:‘我不喜欢别人叫我什么长的。’主席就说:‘那就叫主任吧。’我说:‘好。’主席又说:‘团下面按工作需要设立几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你看是叫部还是叫科?’我说:‘我希望叫得小一点。’主席说:‘那就叫股吧。’我说:‘好。’主席进一步明确西战团的隶属关系,他说:‘这个团,在后方属中央军委领导,在前方属总政治部领导。’属军委领导,实际上就是属他直接领导。主席向我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要大众化。现在有人谈旧瓶新酒,我看形式上新瓶新酒、旧瓶新酒都可以,只要对抗战有利。’”
母亲向我叙述的这些,包括她与毛主席的对话,我都是记得很清楚的,不会有误。她后来写这件事情的回忆时,把她同我谈话中说的向毛主席请教,写为“请示”,把毛主席以帮她出主意的口气同她谈组建西战团的事,写为“指示”,并且删略了她与毛主席之间的生动的对话。此后,一些书写她生平的作品,也就按她回忆的文字写。但我以为,按照她同我所谈的,要更符合那时她同毛主席的关系,她的性格也表现得更明朗一些。
丁玲被任命为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吴奚如为副主任。成立了党支部,吴奚如为党支部书记,丁玲、陈克寒为委员,吴奚如离团后,丁玲兼任书记。
吴奚如,湖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北伐时曾任叶挺独立团连党代表、团政治处副主任,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1928年被捕,判刑五年,1933年出狱后来到上海,1934年春参加“左联”,发表了一些文艺作品。他的创作得到鲁迅的指导,他同时在中共特科工作,并担任鲁迅和党中央特科联系的承转人。吴奚如在西战团工作的时间不长,1937年12月调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担任周恩来的政治秘书。后来去新四军,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及江北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从皖南事变中脱险,辗转数月,经重庆回到延安,担任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长。1943年整风审干中,受到康生的迫害,失去了党籍。自此,坎坷地生活了四十余年,1985年2月病逝,终年七十九岁。逝世后,有关党组织恢复了他的党籍,党龄从1925年算起。
丁玲在受领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之后,于1937年8月11日写下了一页日记:
当一个伟大任务站在你面前的时候,应该忘去自己的渺小。
不要怕群众,不要怕群众知道你的弱点。要到群众中去学习,要在群众的监视之下纠正那致命的缺点。
领导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所以不是一个两个英雄能做成什么大事的。多听大众的意见,多派大众一些工作,不独断独行,不包而不办,是最好的领导方式。
要确立信仰。但不是作威作福,相反的,是对人要和气,对工作要耐苦,斗争要坚定,解释要耐烦,方式要灵活,说话却不能随便。
明天我就要同一群年轻的人在一道了,大部分的人我都不认识,生活年龄都使我们有一道距离,但我一定要打破它,我不愿以我的名字领导着他们,我要以我的态度去亲近他们,以我的工作来说服他们。我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了,但我的生活将更快乐,而且我在一群年轻人领导之下,将变得比较能干起来。我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这新的生活。
“当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丁玲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