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第二十四章 水,同血一样宝贵(4/9)
问话感到迷惑,用诧异的目光盯着自己,哲林解释着,他的语调深沉而坚定:
“那里竹子很多。竹子即使被焚烧,竹节还是直的,我们,”哲林指着宗山上的军民,“决心与宗山共存亡,绝不会动摇变节。”
宇妥和阿旺喜饶受到鼓舞,受到感染。六只眼睛碰到一起,三双大手握在了一起。
宗,在藏语里是城堡的意思,从前藏族地区经常发生械斗,百姓们为了防止别的部落的袭击,就在山上筑碉堡,盖房子,平坝上反倒没有人住。日久天长,宗,就成了县城的同义语,宗本相当于县官。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住在城堡里很不方便,又逐渐搬到坝子上去。其中最不方便的,就是吃水困难。
江孜宗也是这样,古堡里已经没有老百姓,人们早已搬到坝子上,在年楚河畔建立了一个新的江孜城。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宗山上的古堡很大,很坚固,又很雄伟,所以宗政府依然在古堡,上宗的孜拉康里,也有很多喇嘛。
宗山上没有水,饮水完全靠从山下往上背。平常,从东、北、西南方面都可以往上运水。自从荣赫鹏搬兵到江孜,把帕拉村和江洛林卡连成一条线,对宗山形成了月牙形的包围后,东面和北面都无法再下山背水,只有从后山可以背水上来,但因坡度很大,上下很困难,而后山脚下又没有水井,离水源很远,一天也背不了几桶。整个宗山的用水,只能靠西南方的一条暗道供应。
宗山的西南脚下,有一口较大的水井。水井上面有一座土屋,从土屋直到山顶,修有暗道。暗道上面又盖有房子,既结实,又隐蔽。暗道在山顶的出门处,盖有一幢三层高的楼房,完全由石头砌成,石墙有一米多厚,非常坚固,从下面把水运到这里,再从这里往各处送。就是上面两层塌陷了,最底层仍然不会受到影响。这暗道是什么年代修的,不得而知。从前各部落和各寺院进行械斗时,只要守住这条暗道,就可以保证宗山的饮水。在使用原始的火枪、弓箭的年代,这古堡,这暗道,真可谓是坚不可摧。
由于英军的包围,断了其他水源,这惟一的一条暗道就显得更为宝贵。过去打冤家并没有千军万马,一条暗道尚可保证供水。但那时人少,一个部落只有几十人,几个部落合在一起,组成部落联盟也顶多只有一二百人,而现在宗山上的军民有上万人,只靠这条暗道供水,就显得异常紧张了。
宗山缺水,已非一天两晌的事,人们对每天两小碗水已经慢慢习惯了。尽管这点儿水只够他们略略湿润一下嗓子,但是,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嚷渴,他们靠着这惟一的水源保持着抗击敌人的战斗力。
然而,更为严重的情况终于发生了。刚才一阵连续不断的猛烈攻击,不仅炸毁了城墙,更主要的是炸塌了暗道上面的房子,致使暗道塌陷了好几丈长。这惟一的水源,被堵塞了。
这就是现代化武器的威力,现代化的洋枪洋炮在向古堡挑战,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往日坚不可摧的暗道塌陷了,往日岿然不动的城堡也在抖动、在摇晃。
暗道被炸,整个宗山面临着断水的危险。
守卫这段暗道的是藏军的一个如本和洛丹带领的民兵。暗道一塌陷,藏军的如本就要向哲林报告,却被洛丹拦住了:
“哲林代本太累了,也太忙了,能不打扰他就别打扰他了吧。”
“那,这暗道怎么办?”
“我们先修起来吧。”
“修?说得轻巧,就靠我们这些人,怎么修?”如本性子急躁,而又缺少办法。
洛丹想了想,对如本说:
“您先休息吧,这地方小,有我们民兵也就够了。我们先把泥土、石头清理一下,需要什么,再向您报告。”
“好,好,有什么情况,随时告诉我。”如本把修暗道的事交给洛丹了。
这条暗道,有一米来宽,两米来高,一个人背着水桶,正好可以通过。这一塌陷,石头、木料、泥土全塌下来,很难清理,人多了站不下,人少了速度又很慢。一边清理,一边又有泥土和石块塌陷下来,弄得人们满身满脸又是汗,又是土,活干得不多,却把人累得气喘吁吁。
干了一阵儿,洛丹见大家都很累,就让大家歇一会儿。
仁赛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不擦还好,一擦,袖子上的灰抹到脸上,加上脸上的汗水,立刻成了个花脸,大家看着仁赛,不觉大笑起来:
“仁赛,看你那样子,下次念咒送鬼,白居寺一定会把你叫去。”
“哈哈,‘小猴子’,好,好看,哈哈……”
仁赛看看大家:“你,你们,别光笑我,看看你们自己吧,还不定人家先叫谁去哩!”
人们这才互相看了看,这一看,笑得更厉害了。原来,刚才光顾着看仁赛,只觉得仁赛的花脸好笑,一看他们自己,比仁赛的脸还要花。
仁赛不笑了,他跨过一根大柱子,走近洛丹,神情十分严肃:“阿爸,我们里面是不是出了奸细?”刚才仁赛一面干活,一面想这件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江孜保卫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