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6章 12月2日(1/7)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一章12月2日
一帘窗外雨潇潇,万里桑梓雪飘飘。雨潇潇,雪飘飘……。
如果说人也跟其他物类一样都是借天地之灵气天生地造孕化而成,那么人也跟其他物种一样对孕育的故土有着根深蒂固的依恋。树木长得越是高大,深深的根系把土壤抓得就越深,跟土地抓得越紧。人离开家乡的路程越远,时间越长,思念家乡的情绪就越加的浓重。家里的亲人,生存的环境,哪怕是以前经常走过从没放在心上路边的小草和树木,一想起来都是那样的可亲可近。事实告诉人们家乡的一切都是根生的土壤,思想的情意就是发达的根系。离开家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根永远留在了家里。每一个游子背井离乡实属人生的无奈之举。
无论气候条件、城市繁华、工作和生活环境哪一方面,对于坐在新加坡牛车水“缘来是你”一家酒馆窗下的傅铭宇和刘新生来说,眼前的处境跟家乡DL比起来都要好得多。平心而论DL也算得上是中国有名的宜居城市,但是跟新加坡比起来还是相差很远。不能单单说一个城市跟一个国家的比较,从行政管辖的辖区面积DL远远地超过新加坡。事实决定人们居住条件好坏的根本在于气候和物候两大因素。神圣的科学家为了便于知道自己的位置,在缩微的地球模型上画出了经纬线。把地球围绕旋转太阳旋转的轴线定为零度纬线,也叫赤道,离赤道越远的地方积温越低,气候差异越大。尽管生活在DL的人们呼吸跟新加坡一样满带鱼腥的海滨气息,但是远离赤道的DL跟靠近赤道的新加坡比起来地理位置却存在着明显的先天差别。世界整体局势处于和平发展的时代,越是交通便利发达,气候越是温暖湿润越是为很多的生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人是众多物种中对环境感知最敏感最活跃的,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没有极寒极热的两极变化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样起到了催生和助长的作用。
新加坡真正发展起来不过是近几十年以来的事,使新加坡真正发展起来是现代化的科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人们无法适应和抵抗那里终年酷热的时候,除了喜温的热带植物无休无止地疯长,没有人把那里看成是理想生存的地方,直到人类发明了电,接着又发明了空调,人们才觉得那里的酷热也不是很难对付的事。人们躲在空调的屋里操纵世界,新加坡的世界很快到处布满了空调。真正意义上属于新加坡的人宁可染上常年吹空调造成的佝偻病,也不愿使自己暴露在酷热的环境里卖苦力。新加坡的发展无论多么繁华,真正脚踏实地卖苦力干活的新加坡人实在太少了,大多都是来自国外的劳工。只要给出满意的价钱很多耐于吃苦的中国人把到新加坡做工看成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这个季节的DL人们不得不靠人力供暖来维持接近四五个月的冬天。“风湿交争,风化为雨”,“湿蒸相薄,雨及时降”。不要说下雨,即使雪DL也很少飘落,每一场降雪过后,都会带来一场寒流的侵扰。庞大的供暖系统,为供暖提供的煤炭及其他燃料所需要的人力及运输费用相当可观。燃料燃烧后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等等都成了北方发展的障碍。环境的制约不能归咎于人们性情上的慵懒,就连棕熊那样壮硕的动物在寒冷的天气里,不得不依靠夏秋两季积存下来的肥厚脂肪找个柴火窝子猫起来,一切等待天气暖和起来再说。
当DD公司的工人们在干活的时候把思念家人的情绪夹杂在一起,抱怨新加坡的酷热给他们带来汗流如雨难受感觉的时候,忘却了家里的人们因为寒冷冻得伸不出手而啥都懒得干的情景。
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把在寒天雪地的冬天坐在暖和的屋里围炉吃火锅、喝酒、没完没了家长里短的夜话当成人生猫冬的美谈。
*
“这里的牛肉和肚片尽管口味还算不错,但是跟DL的东北火锅比起来还是欠缺一些火候。”在傅铭宇跟刘新生说话的时候,刘新生正透过落满雨点的玻璃窗专注地看着外面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在跟妈妈抢夺一把雨伞,原本是妈妈在举着雨伞,小女孩偏偏要从妈妈的手里夺过雨伞替妈妈举着。小女孩大有一种做大事的巾帼何必在乎溅在身上几点雨污的气节。妈妈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帮妈妈举着伞。”
“我已经长大了。”小女孩的刚愎执拗使妈妈没有一点办法,只好把雨伞给了小女孩,尽管小女孩已经把雨伞举得高高的,妈妈还是不得不低着头弯下身子才能躲到雨伞下面。看到两个人都很别扭的样子让刘新生感到很好笑。并没听清傅铭宇跟他说的话。他以为傅铭宇在跟他说技术组的工作还欠缺一些火候,于是就说。
“这我知道,我们以后一定再努力的。”
傅铭宇知道刘新生此时的心思没在饭桌上,听错了,一定是想家了。这种心情傅铭宇完全能理解到的。
叫着相同名字的东北火锅,相同的季节,一个是在靠近赤道的东南亚国家,尽管外面下着雨,室内的空掉依然开着,没有空调带来的冷风,滚开的火锅是很难吃得下去的。一个是在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新加坡的日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