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452 章(1/2)
,充作娘屋里的粗使丫头,还配了训武嬷嬷。
小丫头们白天在院子里做事,清晨与傍晚就跟着嬷嬷们练武,后来就连豆儿也跟着一块儿去练去了……
而当初身受重伤的果儿休养了这几个月以后,也渐渐好了,跑去和豆儿她们一块儿练武。
如今娘院子里新添了好些小丫头,又有夏大夫人坐阵……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这一日,田骁兴冲冲地从前院回来,见了娘便道,“喜事!喜事啊……”
娘忙问喜从何来。
田骁笑道,“北边儿有捷报,那北汉国破,咱爹被封为天德军节度使!”
娘“啊”了一声,喜道,“果真?”
顿了一顿,她又问,“那铎郎怎么样?”
田骁大笑,“他才多大!虚岁也才五岁,你想让官家赏他什么?”
娘抿嘴一笑,又问道,“那既然打了胜仗,总要搬师回朝罢?公爹婆母和铎郎什么时候回州呢?”
田骁面上的笑容清减。
他负手在屋里走了几圈,说道,“……若你是官家,你还会让爹回州来?”
娘一噎。
是啊,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官家本就忌惮手握重兵的田重进,这下子好不容易才升了田重进的职,又调了他入京,怎么可能再放他回州呢?
为了转移田骁心中的意难平,娘笑着换了个话题,问道,“……那这次北伐的其他人呢?”
田骁微微一笑,说道,“潘美被封为代国公,李霸图说降了北汉名将杨业,被封为都监。杨业则被封为郑州刺史……”
顿了一顿,田骁又轻描淡写地说道,“另,武功郡王赵德昭自尽……”
“什么?”
娘一愣,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你说什么……赵德昭自尽了?为什么?怎么可能!”
田骁点头道,“千真万确。”
娘说不出话来。
她已经有许多年不曾见过赵德昭,这个人的面孔在她脑子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可是,赵德昭毕竟是先皇嫡子,他本有希望得继大统的……
想到这儿,娘突然一震!
她抬起头,不可思议地看着田骁。
田骁也正双眉紧锁。
第三百三十六章步步算计(下)
“这,这……”
娘心乱如麻。
大周显德六年,六月,世宗柴荣驾崩。同年六月底,年方七岁的恭帝即位……但天下大乱,岂是一七岁小儿能执掌的?显德七年,正月……恭帝尚来不及更改年号,辽人与北汉来犯,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奉命率领禁军抵抗……
接下来,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国,改国号建隆。
建隆元年,太祖皇帝尊母亲杜氏为皇太后。建降二年,杜太后重病……
田重进是赵匡胤的嫡系,自建隆元年起,任京都禁卫首领,也就是俗称的金吾卫首领。
所以,其实田重进是知道的……
当年杜太后临终前,曾召集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三人到病榻前,厉问赵匡胤大周显德年间,若继承大统的,不是七岁恭帝,而是位年长有德的明君……这天下如何轮到赵匡胤?因此杜太后遗命长子赵匡胤,要兄终弟及……
那时就是田重进把守的门户,他武艺高超,耳聪目明……虽然隔着门户,却也能听到杜太后所讲的只言片语。待当完了差散了值回到家中,再将些许听闻说与妻子田夫人听……田夫人本就是个绝顶聪明之人,立刻就猜出了杜太后之意!
田夫人叹息,杜太后所担忧的,确实是五代之乱的最大根本原因之一。
幼帝即位,确实无德无能带领众文武大臣治理天……
可此时官家膝下已有两个儿子,且大的那个已经十来岁了,且赵匡胤当时正值壮年,又怎能与周世宗、周恭帝父子相比?
这虽是田夫人的想法,可两口子也就只敢关起门来说说,并不敢让第三人知道。
而那杜太后虽是太祖赵匡胤的母亲,但田重进所忠之人却是太祖皇帝……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田重进精准地把握住太祖皇帝的心理,一直努力保持着中立。可赵光义却一直在向朝中的文武大臣们示好,这其中,也包括田重进。
有一回,时任晋王的赵光义赐了酒ròu给田重进,却被拒,田重进直接告诉晋王使者,“……替我多谢晋王罢!但我只知有一个天子而已!”
这些事,田重进夫妇一直放在肚里,连两个儿子都不敢告诉。
直到赵光义即位,田重进夫妇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州……这一来,是为了消除赵光义对田家的疑虑;二来,田家长久地据守州,只会成为赵氏皇族心中的一根刺。且如今后蜀、南唐已经平,吴越自降……唯有北汉未平,以及落入辽人手里的燕云十二州了……
只有从辽人手里夺回燕云十二州,才能夺回失地,同时也能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那时明月照宋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