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77 章(1/2)
夏二夫人却将帐薄呈给了四叔公。
“四叔公,这帐薄还是留在您这儿比较好,三叔是个会咬文嚼字的人儿,我怕他吃了我的帐薄,日后又说我这帐不准,那我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啦!”夏二夫人说道。
夏三夫人狠狠地瞪了二夫人一眼。
四叔公又命六堂叔:“……我眼花,你给念念。”
六堂叔捧着帐册就念了起来。
很快,众人也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帐薄之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夏府如今共有两个庄子,四间铺面,除却府宅和家中的家具器皿之外,库房里只有现银七百余两……
夏三老爷张大了嘴。
“你哄鬼呢!老爷我不相信!”夏三老爷愤怒了,“老爷我逛个画舫,打赏的也是十两银子,歇上一宿就更得花上百十两银子……你跟我说,偌大的一个夏府,现银只有七百两?你把老爷我当成傻子唬弄呢!”
围观的众人纷纷摇头。
四叔公忍不住怒道:“夏老三你好歹也收敛些!你也知道你败家?你晓得外头的物价吗?家中有七百两银子的现银,这已经算是富裕之家了!在外头,平头百姓一年的开销也就是二十两罢了,你还有脸说……还打赏,还歇一宿!”
夏三老爷瞪大了眼睛,看向众人,额头上的汗珠却一颗一颗地淌了下来。
家中竟然只剩下了七百余两银子?
他在外头,欠下的……足有三四千两银子呢!
四叔公见双方都不说话了,便道:“大侄儿新逝,按理说他尸骨未han,就闹着要分家,于情不符,于礼不合……唉,但我看你们这日子也没法往下过了,索性分了也好,那今天,咱们就在大侄儿的灵堂跟前,盘是盘,碗是碗的分个清楚吧。”
夏家大房和二房向来唯老安人马首是瞻,老安人稳稳当当地坐着,众人也就不吱声了。
而夏三老爷也咬紧了牙关。
他之所以今儿回来,倒不是因为知道了父亲的死讯;实是债主逼得太紧,原本准备回来顺点古董家具首饰之类的,拿出去应付一下。如今外头还围着一群讨债的呢,还口口声声地说要是他今天不还债,就剁了他的手之类的。
所以说,今儿无论如何也要拿到钱。
于是夏三老爷也瞪圆了一双牛铃眼,暴喝道:“……分就分!”
四叔公点点头,和开封府尹的便服官员说了几句话,讨论了一番,又与一旁的邻居舍人也说了一番话,最后决定由开封府尹带来的经纪官来估计。
照夏老爷子的遗嘱,经纪夏府家产共均分成四份,老安人一份,大房一份,二房一份,三房一份;再将夏家所有的家产估成现银以后再分……
这么一推算,最后得出了结论:大房因为孤儿寡母的,理应优先照顾,便分了一个庄子一间铺面;二房因为要赡养老安人,又愿意退步,就分了两间铺子;三房便也和大房一样,分到一个田庄和一间铺子。至于那七百两现银,就平均分做四份,一房一份。
夏三老爷嘿嘿冷笑。
“我说呢,你们特意挖了个坑来让我跳,是吧?”夏三老爷说道,“……那这祖宅呢?祖宅不分啦?这样大的一座宅子,怎么不得值个万把两银子?”
夏三夫人倒没有想到这一点……
先前听众人说,分到自己头上的只有一个穷田庄和一个破铺子!
夏府的田庄又小又穷,一年的出产除了庄子里的人受用之外,能挣上个百儿八十两的也就算不错了,哪里像夏大夫人的大庄子!那个庄子才叫地肥,风调雨顺的时候,一年最高能出产上千两银子!
还有夏府的那几间铺子,都是在老胡同里,就是租出去给小贩做营生,一年收的租子不过也才几十两银子……
至于现银,七百两还要分作四份,这么一算,一房连二百两银子都分不到!
可猛的听到丈夫说起了老宅子,夏三夫人顿时两眼放光,叉着腰就跳了起来,骂道:“你们这帮黑了心肝的!我说呢……面上装得这样和青天大老爷似的,个个肚里都装了一肚子的坏水!我们当家的说了,这宅子也该有我们一份!”
那开封府尹官员道:“依我朝律法,谁赡养双亲,这祖屋就由谁来继承;你倒是可以问问你的嫡母,她要是愿意与你一处生活,这大宅……”
夏老安人打断了府尹的话,说道:“劳烦大人了,既然三老爷要算个清楚明白……那今儿,索性就断个干净吧!这宅子值当多少钱,您估算个价出来,咱们一样折成银子,四房均分。”
这时,夏大夫人插嘴道:“娘,家里已经分给我一个田庄和铺子了,我一个,不过也就是寄人篱下罢了……这宅子,不必再分我们大房了。”
夏三老爷听了,心中暗喜。
心道这大嫂可真是个棒槌,到手的银钱都不要……不过这样也好,少一个人分,自己也能多分一点儿!
可夏家众人却都怔住了。
半晌,老安人才幽幽地说道:“我晓得,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那时明月照宋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