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43 章(1/2)
听见。人也灵巧,上树比猫还快,一窜一窜的,一会儿就爬上树梢。山下有一个火狐狸,是个千里眼,多远的人多近的物他都能看见。这两个人是占浑江的身上多长的两只耳朵和眼睛。两个人对大哥忠心不二,召之急来,战之必胜。他们两人之间在山上山下常常用口哨暗语联络,学各种鸟叫,惊恐的,危急的,安祥的,快乐的,祝愿的,都各表示一个意思,包括围攻还是收拢都有自己特定的暗语。
占浑江自从上次从赫家园子回来后,他心情很好,高兴这么多年来寻找干娘但始终不见下落,这会儿无意中见到了兰格妹妹,时过四十多年,一见还能记忆犹新,如果干娘还在,自己一定会好好报答她老人家救命之恩,给他最好的生活,让她安度晚年。
占浑江一想起这些往事,就想起自己当初是迫不得已走上当绺子的这条路,显然是兰格妹妹不赞成走这条路,可是眼下这个家,儿子虽然成了家有了孩子但还是不立业,光靠种地怎么能养活得了这个人口众多的家。眼下的乱世,让占浑江也是心里不安,小日本在追杀绺子,东北军也在追杀,**党也绝不放过。绺子是活在刀尖上,活在夹缝里。像兰格妹妹说的那样,当绺子不会有多长的好日子过,大升二升总得有个一技之长才行。
那一天,占浑江让绺子老皮带几个兄弟来老风窝望风站岗,自己带上两个儿女儿美姑和美娘还有二升骑上马穿带整齐出门,想带着孩儿们往冬古河那边走一走,碰上熟人,就说是串亲戚。
走出老风窝,回头老远见秦美莲和小女儿小玉翠站在路口,小玉翠挥着手还有些奶声奶气地喊着:“阿玛,早点回来!”
占浑江和美姑美娘还有二升也挥手说:“回去吧,过几天就回来,让雷钏和真锁他们看好大门!”
“放心吧!”母女俩人仍然在挥手。
占浑江带着三个孩子飞马扬鞭,一阵风功夫出了半拉山子,过了大甸子大琵琶上了孔家岭,南去冬古河。
占浑江从心里感觉,这次出门和平时出门时有着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两个女儿水灵灵的一左一右,问问这问问那,占浑江心里一阵阵涌起柔软的感觉和做父亲的幸福。平时他很少和孩子提起自己做绺子的事,她怕儿女们小看他,原来想等两个儿子在道上混熟了,自己就下来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老风窝,找一个清静的地儿,盖一个好宅院,在那里过平静的平淡的生活。
正值春夏之交,田里山上都是绿油油的。其实,占浑江每天都穿梭在山里野外,可好像从没细看过这景致。在这时候,他才发现辽东山水的秀美和壮观,如今正在遭受日本人铁蹄的践踏。占浑江亲眼目睹过,日本人凶恶的面孔和中国人遭受蹂躏的惨痛场面。可是自己从来没有站出来,和日本人有过一次的较量和搏斗。这也是这些天,他一直都在想着图兰格的话,内心有一种不安和不平。
爷四人一边走一走看,美娘和美姑一会儿问问这,一会儿问问那。占浑江此时感到做一个普通人的幸福和快乐,这世界,要是没有战争和掠夺,只有这种亲情和温暖,那有多好啊!这时候,占浑江感觉,对于美好的世界来说,做绺子和日本人是一样的可恶。
走了半天的功夫,四个人到了冬古河地段儿。
傍晚的时候,晚霞透红,山村一片安静,树口的老树上有很大的鸟窝儿,有几个小鸟在树上叫,像是等待母亲回来,美姑和美娘抬着头向树上看。
在村口外的一个山根下有一个孤家独院子,占浑江停下了脚步,走到门前,下了马,在大门口喊叫了一声:“屋子里有人吗?”
这时,里面走出来一位七十岁面色红润,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的老人,占浑江向老人问好,说自己一行是黄安口的人,老人问:“认识赫家园子的人吗?”占浑江说:“我认识图兰格,他是我的远房表妹呢。”
“那是我孙女的婆婆。”老人高兴地说。
占浑江向老人说明了要在这里借宿一个晚上,让二升拿出一块大洋钱,递给老人。老人一见来者如此大方而且认识孙女的婆婆就说:“什么钱不钱的,都是亲戚。”也就开了大门,让四个人住在西下房的两间屋子里。
晚饭后,老人约占浑江来院子里纳凉,喝茶,聊些这山里的故事。
老人指着远处说:“冬古河既董鄂河,这眼前的老秃顶子和东边的牛毛大山连在一起,这山啊过去叫董鄂山,古时候这里有个城叫董鄂城,我们这里的人啊,好多都姓董。我的孙女啊嫁到了黄安口赫家园子,那是个大户人家儿,她婆婆啊,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听我孙女梅琪说,家里现在挺富足,人家啊,就是那人行,辈辈都务正,知书达理的,不偷不抢。这年头虽然是坏人当道,还是好人常在啊!”
占浑江说:“那是,那是。”
老人用手指捋捋洁白的胡须,在月光下闪着银白色的光,下巴一下一下地掀动着。他清了清嗓子说:“这冬古河是个宝地,地肥水美,先祖克彻巴颜就认准了这个地方,在这里过活了多少年,种地养马,打猎采药。到了何和礼时,归顺了清太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黄安口女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