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三国军神 > 第20章 自比管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自比管乐(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时间如隆中山涧里的溪水潺潺流过,一转眼,诸葛亮已在隆中隐居了两年,他已19岁了。

在这两年中,他结识了四位挚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颖川徐庶。这四人都是襄阳名士,在三教九流的杂学上都有独到的见解,与孔明情投意合,互为莫逆之交。

一日,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结伴来拜访孔明。

孔明手执羽扇,引三位好友到草庐附近的竹林之中,竹林靠近溪水处有一座小亭,四人坐在小亭中。

小亭之中,石凳方圆,石桌如蘑菇,石桌之上,摆放着酒壶和酒杯。

四人坐在亭中石凳上,围着石桌,沐浴着竹风的清凉,把酒畅谈,击节而歌。

孔明喝完一杯酒后,放下酒杯,摇着羽扇,将话题触及《论语》中的孔子与弟子畅谈志向的史迹,说:“春秋时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在一起,孔子问起弟子们的志向,诸位,还记得此事否?”

徐庶回答:“子路告诉孔子,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被他国侵略,国内又逢饥荒;如果他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骁勇善战,打败外国,国内再无饥荒。”

孔明问:“那么,孔子是不是认同子路的志向?”

徐庶不能回答,他从《论语》并没有读出具体的答案。

石广元说:“孔子听了子路的话,一笑。”

徐庶问:“孔子的一笑是什么意思?”

孟公威说:“孔子对子路的志向一笑,这一笑不是高兴地笑,而是讥笑,就是说,孔子并不认同子路的志向。”

孔明说:“对,孔子认为子路只知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不知以礼治国,故而嘲笑子路。不过,我以为,治国之道在于礼法与武道双治,武道礼法双管齐下,才能治好国家,单纯以礼相待,感化不了入侵之国。”

这番话获得到徐庶,石广元和孟公威一致的赞同。

孔明接着说:“孔子又问冉有将如何治国?冉有回答,如果他去治理一个小国,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可惜,他自己无力教化百姓,只好等待圣贤们来推行礼乐教化。”

徐庶说:“孔子对冉有的志向不屑一顾,根本没有跟他说话,撇下他,直接向公西华请问治国之道,公西华的答案是:他不能治国,但是愿意学习,在与诸侯会盟的时候,在朝见天子的时候,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小小的司仪。”

石广元问:“这算什么志向?”

徐庶回答:“公西华的志向很小,他只能做小事,不能做大事,只能做芝麻小官,做不了大官。”

孟公威说:“还是曾皙的志向最得孔子欢心,曾晢以为,暮春时节,穿上春服,好友三五,到沂水里泳浴,在舞台上吹风,然后歌咏而归。而孔子恰恰赞成曾皙游山玩水的抱负。”

孔明说:“曾皙的志向并不是游山玩水,曾皙很形象地描绘了礼乐治理之下的和谐世界,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百姓才能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孔子从曾晢的描述中看出了他的政治抱负,这一点符合孔子的志向,所以孔子认同曾皙。”

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听,皆认同孔明的看法。

众人又一起举杯喝酒,喝到兴头上,徐庶看着诸葛亮手中的羽扇,问:“孔明,你每每手持羽扇,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并不直接说出羽扇的来源,半带玩笑,半带吹诩地回答:“扇者,算也。吾之神机妙算,皆出于此扇。”

石广元和孟公威说:“孔明,你自吹自擂,罚酒三杯。”

诸葛亮悠悠地晃动着羽扇,说:“开开玩笑而已,不过,我希望此扇赐给我神机妙算之能。”

徐庶说:“孔明,我相信你有神机妙算之能,你摇摇你的羽扇,摇头晃脑一番,算一算我的前程如何?”

孔明摇了摇羽扇,却并摇头晃脑,上下打量了徐庶一番,说:“从你面相上看来,你将来必定官至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仅次于御史大夫,是主管执法部门的最高长官,权力非常大。

徐庶听了一惊,又一喜,说:“如果我能荣任如此高官,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人知法守法,国内再无违法乱纪之迹象,这会不会被孔子哂笑?”

孔明说:“孔子主张以礼治国,从鲁定公九年至十三年,孔子先后担任司空、大司寇等要职,为官期间,断案无数,他希望以德育使国人不触犯刑律,达到官吏无案可办的清平境界。所以,你的以法治国并不违背孔子的主张,他不会哂笑你。”

徐庶向孔明举起杯子,说:“你说得好,说得我心里爽,我们干杯。”

两人碰杯,各自喝了一杯酒后,孟公威问诸葛亮:“孔明,你看看我的仕途如何?”

诸葛亮看了看孟公威,又一摇羽扇,说:“我的羽扇妙算出,你可以做到刺史之职。”

刺史,即巡行全国各各郡县的监察官。

孟公威一听,则问:“好好,不过,我不明白,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军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