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一章:字里行间的滚滚肉香(1/4)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第三十一章:字里行间的滚滚肉香
这个学期最重要的专业课,夏天期盼已久的新闻采访课终于隆重开讲了。
如果说,一年级的专业课重在打好理论基础和培养对新闻专业的感觉,那么二年级的新闻采访课则要将学生们带入新闻业务的实操阶段。
学会采写新闻,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出发点。没有出色的采访能力,挖掘不到基本的事实和真相,一切新闻内容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新闻一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
夏天经过在周报一年多的实践,自认为有比较多的实战经验,但在进行系统学习后,发现新闻采访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教新闻采访课的赵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其普通,瘦削的身材,随意的发型,长得有些沧桑的面庞,让人很难把他和一个采访心理学大师联系起来,但经过几番交谈之后,夏天发现,自己很容易就会放下所有戒备和抵抗,被赵老师迅速带入情境,并在赵老师带入的情境中跟他的思路奔跑,仿佛被催眠一般。
赵老师讲的第一堂新闻采访课归纳起来关键词只有两个字:观察。
赵老师讲课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新闻采访顾名思义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提问,然后是提问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技巧,但我想告诉大家,在提问之前,一个采访者最需要做的是观察。
要学会观察,首先是要到现场去,只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才会有一个真实的观察角度。
西方有一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看并不等于看见,要真正看见,就必须善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没能参透观察二字。
我们的老祖宗也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明世事,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一个合格的记者,首先要学会看世界之大,然后再学会看大世界之小,见微知著,由表及里,观人观事才会有大格局……
夏天觉得,赵老师讲的不仅仅是一门新闻采访课,更是一门了解世态人情的学问。通过这门课,赵老师为大家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新闻采访上了几堂课后,赵老师就把全班同学拉到了北太平庄农贸市场,现场采访农贸市场的菜贩子们,并要求采访完后每人交一篇采访笔记。采访不预设任何线索和主题,完全由大家自主发现,自由发挥。
夏天觉得这种方式新鲜有趣,便试着把在课堂上学的和在周报实践积累的经验活学活用到这次采访中来。当然,在确定采访思路和采访对象之前,夏天谨记赵老师的两字诀:观察。
首先观察环境,这个农贸市场是北太平庄周边最大的农贸市场,占地面积有几千平米,卖的农产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的活跃程度。
夏天设想,也许很多同学会从这个角度切入采访话题,最后出来的稿件无非是歌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前繁荣。
其次观察人,夏天通过交谈听口音发现,这些菜贩当中,北京土著不多,但只要是北京土著,基本上都占着比较大的摊位。除了北京土著,其余大部分是郊县甚至是河北周边的农民。
当然,现如今北京的农贸市场菜贩的人员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几乎是一水儿的外地人,很少有北京人去卖菜了,即便是京郊的农民,也很多通过出让土地成为较全国人民先富裕起来的一群人。
夏天同样设想,不少同学也许会从菜贩们的收入提高入手,歌颂改革开放给个体劳动者带来的收入提高和京郊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
夏天决定避开大家按习惯性思维可能会选择的采访报道角度,准备找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贩子,通过描写他一天的生活来完成这篇采访笔记,重点在揭示他的生存状态。
主意已定,夏天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准备采用体验式的采访方式来完成这份作业。他相中了一个卖猪肉的摊点,说明来意,建议摊主免费雇佣自己一天,帮助他完成作业。卖猪肉的大哥是个北京人,性格粗豪奔放,虽略有诧异,但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夏天也因此体验了平生第一次卖肉生涯。
夏天通过跟摊主大哥的交流,发现他是一个极健谈的人,尤其是当他觉得夏天和他比较对撇子时,对夏天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夏天觉得采访课上学的各种提问技巧如什么引导性提问、假设性提问、激将法提问、追问等都是浮云,夏天就是什么都不问,他也会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的生活脱光了给夏天看。
夏天了解到,这个摊主看似粗豪,却是个极疼媳妇的人,他说他媳妇是一个美女中学教师,但急了特爱咬人,而且爱趁他睡着了咬,咬得他肩膀上都是牙印,但他从来没动过她一个手指头。他说他是怀着对知识的崇拜忍受被牙咬的疼痛,这种疼痛让他痛并快乐着,一段时间不被媳妇咬,他都觉得生活不真实,心里也不踏实。
他还深刻剖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美好青春遇见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