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3)章(1/2)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赵王登基,改年号为兴懿,兴懿一年加封生母母后皇太后;已故赵王妃戴罪之身故不予谥号,皇帝仁德,念其育有一子,追封皇后,以王妃之礼厚葬;定西侯嫡长女楚氏与昔日赵王曾有婚约位及平妃,因病早逝,皇帝感念追封皇后之位,特以皇后大礼厚赏,赐谥号孝真,因其早已下葬不便惊动故未入皇陵。汉阳长公主驸马加封国公,主帅卫将军林风代战功赫赫最终死于望龙山一战,皇帝感念英魂早逝追封护国大将军,骁骑营将军周稚、周穆加封正四品定北将军。其余随其平乱的一众将领亦加官进爵。
兴懿三年,天下初定,前太子在圈禁地病逝,凉王自请戍守南疆,其母先帝皇后身体孱弱不久即病逝。三月后,昔日为凉王挟持失踪的赵王世子为义士寻得,平安回京父子重聚。皇帝大喜,重赏义士,当即下旨册封长子刘帜为太子。
兴懿六年,皇帝北巡遇刺为一民间女子所救,此女褚氏为皇帝诞下一子一女位及曦妃,后为人诬陷谋害太子被贬,自缢于冷宫,皇帝念及幼子,追封皇后,谥号德懿。
太子自幼由已故德懿皇后抚养,独居东宫,德懿皇后死前位及曦妃,为六宫之首。后位长久空悬,朝臣数次上书求陛下早立皇后为后宫表率皆无果而终。
"父皇昔日为带母后回宫力排众难,如今又不愿立后,可是依旧放不下母后?"刘帜口中的母后就是曦妃,那位冤死冷宫的德懿皇后,褚贞。
皇帝深叹一口气,"帜儿可还记得你的亲生母亲?"
太子点头,"记得,却也记不清了。那几年在舅祖父的别院倒是常常想起母亲的模样,他们说,我只有远离母亲才能安全,母亲也才会安全。"太子继续说,"我问,是谁把我带出长安的,他们只说是父皇的故人,承诺过不论如何必会护我周全,却不肯透露姓名,舅祖父也曾派人见过我,然后就把我送到更远的地方去,说无论如何要跟着那些举止奇怪的人,他们一定会保护我。后来,我便不再常常想起母亲,而等我回来,母亲已逝。"
皇帝在听到那一句"故人"时便已陷入沉思,不等太子说完已红了眼眶,太子大惊,"父皇?"
皇帝摆摆手,苦笑道,"当时单护你回来的便有几十人,不要说打前站、断后、在暗中清理障碍的了。难怪,难怪她手握大权却护不住自己,她哪里护得了所有人呢。"
"他,是谁?父皇当初不是说,那义士最后也没有如您所愿留在朝中辅佐您吗?"
"她,早已不在人世。"皇帝让太子走进一些,"帜儿,你记不记得他们说过什么?"
"他们说,他们手上有父皇那故人的信物,这信物父皇一定认得,便是证明受其所托保护我的证据。"太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想要解开这困扰了他多年的疑惑,"父皇,儿臣一直想知道,那信物,到底是什么?"
"是朕送给她的新婚礼物。"当初在土地庙初见,她拿匕首对着我的脖子,我扯了她的帷帽,这一眼把她看进了心里;定西侯府的花园里,她要把匕首jiāo给我,毫不避讳摘下面纱,丝毫不为我的威胁所动,这样一个女子叫人如何能忘?那日,她落了面纱,被我拾起;本以为……最后却眼睁睁看她嫁给他人。
"那日她的暗卫护送你回来,朕本以为又是居心叵测之徒,待他们呈上那信物,朕才想起当初离开长安之前她确实许下承诺,只是不曾想到,她居然会为了朕,做到如此地步。"当初皇帝回长安,打开长安的大门,赵王府已是一片焦土,若非如此,如茵该是会告知此事。皇帝缓缓抬头,眉眼间有了疲惫,"只可惜,我最后也没能再和她说一次话,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在我面前,浑身是血,一箭穿心。"
"那位故人原来是父皇军中挚友。若没有他,儿臣昔日只怕要为人所害。父皇,不知这位故人葬于何处?"
"望龙山一战,是她以一己之力拖住了当年的太子,才让我们有机可乘,可当我们赶到时,看到的却是她被众人包围,遍体鳞伤也不肯放下手里的剑。"她只要不倒下,这一战就不能结束,便可拖得一时半刻。一直站在皇帝身侧的贴身侍卫十月低头不语。
"她是谁,葬于何处?儿臣想去祭拜他,以谢救命之恩。"
"护国大将军冢。"
"是林将军?"
皇帝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看着舞勺之年的太子,"是林夫人。定西侯的小女儿,楚曦筝。"
楚曦筝,褚贞,曦妃。曦妃之女,大公主,名念筝。看着父皇那般神色,任谁也能猜到什么。父皇每年都会去祭拜林将军,原来,不只是祭拜林将军;父皇常常去大将军冢,也不只是与昔日同袍一叙吧。也许曦妃当初能宠冠后宫并非偶然,或许是因为这个名字,或许是她与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林夫人有几分相像。听人说当初父皇出巡在野外遇刺,是曦妃与父皇并肩力战刺客,也许某个瞬间,父皇看见了那个当初在望龙山以一人之力对抗敌军的女子,庆幸这一次,不是一箭穿心的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从长安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