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4)章(1/2)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因为天热,壁橱又靠近炉火,成块的麦芽糖在陶罐里化了,呈液体状。
麦芽糖本就是黑红色,她指定梅芳坐的那个位置,晃眼看过来,麦芽糖与麻油没什么两样。
还瞎编了一些话,增加此举的可信度,不管梅芳信不信,总能混淆视听。
之后做艾窝窝的面粉,也同样诓了梅芳,说直接用生面粉就成。
而实际上,她们用的面粉,是用纱布盖着gān蒸而成,虽然看上去像生的,实际上是熟的。
就连核桃花生芝麻,都是说直接用生的碾碎做馅儿,反正昨天那些东西是翠枝炒制的,今天确实直接碾碎包进去。
王氏听完后,对两个儿媳夸赞有加,"冬青,翠枝,你们做得好!我就不信她能做成了这点心!"
陈君然不会插嘴别人的家事,默默收拾东西离开,临走忍不住多看了冬青几眼。
那边大伯家,梅芳兴高采烈的回去,刚好赶上吃饭。
赵氏破天荒的给梅芳盛饭,递了筷子,让梅芳受宠若惊。
"娘,我自己来就好。"
赵氏把饭碗塞到梅芳手里,"来什么来,你把点心手艺记下了吗?赶紧说出来,我们大伙儿一块儿记着,免得你忘记了。"
"记下了,不过她们做的点心多,我只记下了三个。"梅芳有些忐忑,怕婆婆嫌自己没用。
这次赵氏却没有计较,"记下几个算几个,你先说说看,咱们把料子买回来,赶着翠枝那小蹄子不出摊的时候,咱们就去镇上出摊。"
梅芳松口气,细细把记下的几个点心制作细节说出来,旁的几个女眷仔细记着。
待梅芳说完,赵氏才道:"你确定她们往豆沙里放的是麻油?"
别的也就算了,赵氏暂时没寻到什么不妥,但往点心馅料里放麻油,怎么想都觉得很诡异。
赵氏怀疑冬青和翠枝知道梅芳过去串门的意图,故意诓骗梅芳。
王氏的两个儿媳,跟人jing似的。
梅芳一脸认真,"我亲眼看见她们倒进去的,而且还说要是不够用要找咱们家借呢,冬青说嗯……生豆麻嘴,跟花椒的麻相互抵消,只留下香,那豆沙确实比红豆好吃很多,有一股说不上来的香味儿!"
生怕别人不信,梅芳紧接着道:"冬青还紧张兮兮的,再三叮嘱我不要把这个独门秘方说出去,是她跟上京的宫廷点心师学来的,要不是翠枝姐帮腔,冬青都不愿意告诉我为什么。"
"嘶……"赵氏细一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梅芳虽然性子软好拿捏,但不是傻子。
要是冬青和翠枝诓骗她,绝无可能毫无破绽,梅芳应该能看出些端倪。
而且按梅芳的描述,冬青疑心很重,不愿意相信她们家的人,最后还是相处时间长的翠枝帮腔,才让冬青信了梅芳。
这几年下来,翠枝与梅芳的关系确实要近一些。
当初妞妞出生,恰逢闹蝗灾,翠枝都用旧衣裳给妞妞裁了身小袄子。
赵氏一咬牙,道:"行,咱家有的是花椒,麻油也还有一瓶,应该够用,梅芳你把别的要用的材料都记清楚,咱们去买回来,就着手做这个点心。"
梅芳心里也很是顾虑,想了想,道:"不如这样,把材料买回来,先做一些试试水,少做一点,不行再做二说。"
"得,这次梅芳做得好。"王氏赞赏的看了梅芳一眼。
她的三个儿媳,就只有梅芳比较好拿捏。
小赵氏之前还好,毕竟是本家,跟她一条心,可惜后来因为冬青,小赵氏跟她生了些间隙。
至于二儿媳艳芳,赵氏最看不顺眼,不管她说什么艳芳都梗着个脖子,不顺从不反驳,让她无法下手,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
这边李老汉一家吃过晚饭,大狗和李老汉坐在院子里chui风,王氏帮着翠枝收拾点心,准备明天出摊。
瑾瑜与冬青回了屋,将陈君然今日点的作品放在桌上,借着烛光观摩。
陈君然已经为点画配了绣线,大多以黑色和灰色的绣线为主,白色点缀,对照着看下来,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以冬青的眼光看来,陈君然的作品意境脱俗高雅,瑾瑜的就相对俗了些。
瑾瑜则觉得陈君然的作品少了市井气息,毕竟在明山镇,大家的审美还是偏向各种吉祥喜庆的花色,鲜艳一些比较讨喜。
瑾瑜给冬青解释了一番,提笔添了几个花色,将绣线重新配色,又是一幅颜色新鲜的绣品。
冬青笑着摇了摇头,旁人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称之为神来一笔。
而瑾瑜,硬是几笔把别人清醒脱俗的画作落了俗。
不知道明日陈君然看到自己的作品变了个样,心里会怎么想。
"这叫因地制宜,小傻瓜,这幅绣品是上河村一个猎户订的,要拿回去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农门青云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