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1/2)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受鼓掌:“这个逼装得好。”
攻点评道:“一个小小的’顾’,就显出了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你说是不是很高妙?这招在一群耳机发烧友里边被奉为圭臬,用来吹嘘耳机质量,可惜用得太拙劣。我记得一条最经典的例子,是说一个煲机大佬那天在家与他朋友一块品他那套24k钛合金线圈高级设备,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杂音,大佬’啧’了一声。翻开新闻,发现就是那个杂音出现的当口,三峡发电站的水库在放闸。”
受:“……”
攻:“当然这个有点夸张。此法另一个集大成者是曹雪芹,《红楼梦》里妙玉给众人奉茶,贾母说了一句:’我不喝六安茶。’六个字,尽得炫富风流。你自己品品。要说装逼,还是古人厉害,陈寿六字、曹雪芹六字,钱鐘书却拉拉杂杂写了那么大一篇,唉,也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言语间,把钱老也diss一番,竟然也很得“董斜川论诗”的精髓了。
受:“……我知道了,一个人富裕或者渊博之后就会’作’,如果我们把这种’挑剔的作’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那么对方会反向地认为,你是一个富裕或者渊博的人。”
攻一脸“你get到了”的表情:“所以虽然你的台本是固定的,但是你可以时不时皱一下眉,或者用手指头敲一下桌子,礼貌而又有涵养的显示出你的’作’----并且没人会去问你为什么你要皱眉,因为你是个有修养的人,哪怕有好事者来诘问你,所以你一脸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句话不说,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当然你在录节目中是不会有人来这样打断你的,你是表演出来给导演看的。”
受乖巧记下:“好的。”
攻见第一招讲通,便让他往后翻:“下面说这第二招----”
第17章 论《围城》“装逼三法”的源流及其演变 (2)
“下面说这第二招----”
受正襟危坐。
“这第二招叫’苏文纨索吻法’。说的是这女才子苏小姐,想要主角吻自己,偏又害羞难以启齿,于是躲在这外国话里边发号施令,说了句’embrasse-moi’。妙笔!这个例子有个文学上的反面,即鲁迅先生《孔乙己》当中的那一句“吴妈,我要跟你困觉”。这个我们原理我在教你诗歌的时候便讲过----”
受歪着脑袋想了一下:“----陌生。”
攻夸了一句:“没错,陌生。一旦把人人都明白的话转化成形式上比较曲折复杂的模式,那么就会忽然让人有一种’好像很厉害’的错觉。”
受高兴,摊手:“答对有奖!”
攻早有准备,摸出两张当晚的电影票。受一看,最近蛮有名的一部美国电影,里头主角全是女的,也没有言情套路,撇嘴:“我一个小基佬去看美女有什么意思。”
攻教训他:“甚矣,汝之不惠!我是带你去观摩学习。里边有一个典型的’苏索法’的套路,演的是其中一个女主向卡地亚的负责人租借钻石项链,嘴巴说干了也没能得逞,此女灵机一动,把刚才的话用法语原模原样复述了一遍,立刻马到功成。你看,一旦语言陌生化了,自然就显出一份别样的高贵----这一段我们到时候重点观看。”
受没明白:“可你都看过了呀。”
攻强调:“我是陪你再次观摩学习一遍。”
受觉得攻好伟大好慈祥,乖乖点头。
攻良心大概有零点一微秒的发烫,清了下嗓子:“所以说,装逼的套路是没有国界的。但把这招玩得最转的却不是外国人,而是我们中国的宗教践行者。”
受对此自然是七窍通了六窍。
攻:“不如我们从伟大的东晋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说起,举个例子,我们常说的’三昧’一词,根据鸠摩罗什《大智度论》的翻译,原本是来自于梵文samādhi的音译,意思是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即 intent contemplation。可是他故意把这个sam翻译成了一二三四的’三’,我觉得是有企图的。鸠摩罗什君故意制造这个词语的歧义,给了这个词一种模棱两可的概念。以至于后来道教抄袭这个词,用于’三昧真火’的时候,真的以为此’三’为彼’三’,并将其过度阐释为君、臣、民三火,大肆宣扬。为什么’三昧’这个词在中国传播、流行的范围大、领域广、时间长?因为中文里对这样音译的词太过于陌生,所以特别适合拿来语义扩散----这是中古时期宗教界的一种愚民阴谋,他们将语言陌生化,由此形成一种对词汇的崇拜,并将这种崇拜与他们的教义崇拜混同,实际上民众是被这样那样复杂而陌生的词语魅惑了,并将其误以为是宗教的神性----这是’苏文纨索吻法’的终极表现形式。”
受苦恼:“可我外文又不好,更不会你说的梵文、法文什么的,这招除了写诗之外,在日常对话里似乎对我不太管用。”
攻道:“这你就错了,鸠摩罗什是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伪装大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